金榜之路
学大陪你
个性化辅导
关于我们  |  联系我们

★关于2017年广州教育的8大问题

来源:学大教育     时间:2017-07-27 14:06:56


平常浏览教育资讯能够使大家更了解教育方面的相关内容,因此大家要关注教育资讯,学大教育网一直致力于为大家带来最前沿的教育资讯,接下来学大教育网为大家带来关于2017年广州教育的8大问题这篇资讯,希望大家好好阅读。

一、中考的导向是否应该结合高考改变?

目前的广州中考,从功能上说,既是初中阶段的毕业学业考试,又是高中的招生考试。从性质上说既是水平测试,又是选拔性考试。这样的二合一考试是否合适?

近年来,我一直研究高中阶段学生掉队的原因,通过数据分析,学生在高中掉队居然是普遍现象而不是个别现象,我也曾就此开了专题讲座,呼吁家长理性择校。大量的案例已经证明,学生的中考成绩与学习能力不相符,恰是不少高中生在高中不能适应学校的教学节奏所造成的。也侧面反映了,广州中考将两试合一的做法值得商榷。

考试的科目以及试题的难易程度是日常教学的导向,初中是过渡到高中的一个学习阶段,假如衔接得好,高中的学习会相对顺利。

1、中考的科目

广州中考目前的科目除语文、数学、英语外还包括物理、化学、思想品德、体育。而中考里面有两科(思品和体育)是和高考完全没有关系的科目,这也是最为人诟病的科目。每年都有家长在论坛呼吁中考要取消这两科,但一直没变。

思想品德课程是一门以初中生生活为基础、以引导和促进初中生思想品德发展为根本目的的综合性课程。在孩子的青春期,学校通过课程对孩子的人生观、价值观、行为规范、人际间的交往与沟通等进行引导确实是非常有必要的,然而这一门课却成为中考科目的重要一员,甚至成为中考拉分的一科,必然会造成高中招生选拔时的部分失真。这种失真也使部分家长不能根据中考成绩理性择校。

设立体育考试的初衷是让学生加强锻炼,增强体质,然而,过于严格的考试标准,反而让学生对这种考核变得厌倦,孩子在青春期发育有先后,部分发育迟的,或者天生体质弱的,不得不花大量时间拼命锻炼,甚至请体育家教进行补习。对此我是深有体会的。因为儿子是早产的,胃还没完全发育好就已经抢闸出生,所以体质一直较弱。为中考取得好成绩,初二开始我就为他请体校的教练练习,在学校,他一直是最刻苦最勤快进行体育锻炼的学生,对此他所有的老师都清楚,然而,中考的体育考试,他还是比其他同学落后,差四分得不了满分。体育考试也成为高中选拔的一门课程,真的合适吗?

2、中考的难度系数

广州中考是建立在义务教育基础上的选拔考试,所以中考的难度系数在0.65-0.70之间。这个难度系数是否合适?我只是一个家长过来人的身份,对此并没专业的认知。但通过对中考科目试题的分析,还是可以得出一些结论。

语文和英语这两科偏文的科目,成绩分布的层次是比较分明的。但数理化这三科个人认为存在区分度不够的问题。物理化学,较好的初中学校,平均分一般在90分左右。但数学这科,存在“容易的大家都懂,难的,绝大多数人做不出”的现象,这样必然造成选拔的层次不够分明。初中作为高中的衔接,数学这一科最不好的是中考允许带计算器进考场!认识一个高中的数学老师,问他有什么建议给新高中生时,他第一句就是:“丢掉你的计算器!”高考的数学需要大量的计算,而且是不允许带计算器进考场的,在初中这个衔接阶段,不从初中狠抓计算能力的锻炼,在高考要想考好数学是不太现实的。高考考的不仅仅是会做,而且要做得快,计算能力的强弱在这个时候起决定性的作用。

通过以上的分析,大概也可以得出这样的结论:中考的导向,将直接影响广州高中的整体教学水平,从而影响升学率,是时候要改变了!

中考的导向是否应该结合高考改变一下了?

二、广州中考招生批次怎样才更有层次?

广州中考目前依照下面几个批次进行,独立批、提前指标批、提前统招批、第一批、第二批、第三批、中职。各批次学校招生的层次是比较分明的,都有较为严格的准入门槛。独立批是特色学校或者特色班的招生;提前批是国家示范性高中;第一批是省一级学校;第二批是市一级学校;第三批是区一级或者其他学校。除独立批和指标批不能下移批次招生外,其他各批次招生的学校可以根据自己的实际需求将招生计划分散在不同的批次招生。

在2002年以前,进入提前批招生的基本门槛是省市属中学。从2003年开始,允许部分区属示范性高中将部分招生计划投放到提前批招。2012年以前,只有华附可以以奥班的名义自主招生50人。而这50人的奥班,堪称是全省最牛的班。2012年和华附同是省属学校的省实高中也跟进,首次进行南山班的自主招生,只招一个班40人。当年的广附国防班也面向全市进行招生,开始想通过自主招生录入,当时对报考学生政审面试后也公布了入围名单,但被教育局叫停。于是广附打算将国防班放在独立批招生,但也未如愿,最后招录还是在统一的招生平台进行。2013年传统的广州强校广雅和执信以特色班(博雅岭南班、培元班)的名义在独立批招生,虽然同为省重点高中,但因为这两所学校只是市属中学,按规定没自主招生资格,于是通过特色班在独立批招生以达到和华附、省实竞争生源的目的。执信的元培班和广雅的岭南班录取线高达746和740分,远高于华附省实在提前批的录取线。15年共有30所(班)在独立批招生,省实、执信、广雅、二中、六中几所学校的独立批分数分别达到758、755、751、749、734分,均高于华附在提前批的录取线!

2017年,独立批招生的大军更庞大,达到39所(班)!批次越靠前,越容易招到好学生。在刚刚有特色班加入独立批招生时,我曾经是这样评价的:“这种现象说白了,所谓特色,都是以学校揽尖为目的而已。”也许是教育局已经意识到这个问题,今年已经停止审核特色课程班的立项,明年更有可能取消特色班在独立批招生。

招生批次,我的理解是为了让各层次的学校招到各自需要的生源进行分层教学,但独立批的特色班,将本来应该在学校招生结束后分层的重点班提前在招生时。

教育部门真有必要思考一下:广州中考招生批次怎样才更有层次?

三、中考前高中学校的签约合适吗?

广州教育局对自主招生控制得比较严,省属的华附、省实可以通过自主招生的形式向全省招生,市属的广州外国语学校也可以在校内进行自主招生,这也是招揽尖子生的有效办法之一。绝大多数学校都必须通过中招平台进行录取,这是保证广州阳光中考的有效措施,一旦大面积允许学校进行自主招生,广州中考的招生格局将发生很大的变化,甚至可能会乱象丛生。

学校设立特色班在独立批招生是为了抗衡省属学校的自主招生,部分没自主招生资格的学校热衷搞中考签约,也是仿效自主招生而打的擦边球。学校没自主招生权,签约学生也必须通过中招平台录取,那么这种签约的有效性和吸引力在哪呢?通常签约的承诺是通过测试达到成绩要求,入学后可以进入重点班。重点班在家长心目中的定义是升学率高、班风好、师资好、资源丰富。每所学校的重点班门槛是不一样的,于是家长觉得,只要通过签约,就算以一般的分数考上这所学校,也可以进入重点班,是很“值”的。学校则以这种签约方式吸引更多的尖子生报考自己学校,从而达到招到更多尖子生的目的了。但当一所学校的重点班、特色班比普通班还多时,这种签约进入的重点班是否还有意义?

假如学校花费过多精力在招生这些事情上面,大家都为争生源而乐此不疲,而不是踏踏实实的做教研,对广州整体的高中教育又有什么意义?

虽然签约并没有明显的违规,但这种中考前的高中学校签约合适吗?

四、学校的分层教学做好了吗?

广州2017年高考总共有12854人上一本线,当年中考对应这个名次的学生,大概是698分。比较一下当年的录取分数线以及17年排名靠前的学校一本率,大概也可得出结论:孩子升上这些高中后掉队,是普遍现象。当然,也意味着部分学生在一般的学校进步明显。为什么会有这个现象?个人认为,学生的实际水平和学校的教学节奏不相适应是其中一个原因,另一方面和学校的分层教学也有很大关系。

高中学校普遍重视尖子生,那是学校光耀门庭的保证。所以各学校也纷纷设立重点班,设立重点班是很有必要的,水平相当的学生在一起学习可以最大限度避免吃不饱的现象,有些普通学校的重点班为什么会高考成绩很不错,学校重视、资源倾斜也是其中的重要原因。从另一个角度考虑,排名靠前的学校,不少学生掉队,分层教学没细化也许是重要的原因。在培养理念上,多数学校是“让优秀的学生更优秀”而不是“不让每个学生掉队”,从中也可以看到各学校更重视培优,纷纷设重点班对尖子生进行培养。根据分层教学的理念,假如设立补差班,是不是可以减少部分后进生的掉队呢?接触过部分学习能力差的学生,他们确实是跟不上学校的教学节奏,课堂上听不懂,很痛苦。

针对这个问题我也和部分老师和家长进行过相关的探讨,普遍认为,有针对性的培养肯定对学生的进步有帮助,但从另一方面考虑:虚荣心下,有多少学生愿意进入这些班?又有哪些老师愿意带这些班?这需要教育工作者进行深层次的思考才有答案了。

五、仅以高考一本率评价学校正确吗?

在以往,每到高考放榜,各校都会推出自己的“喜报”,其中有一点是必不可少的,那就是学校的一本率。今年教育部办公厅在高考放榜前下文禁止这种宣传,但还是有不少学校通过各种方式向外界透露类似的讯息,学校也通过这种升学率互相攀比。有一个很有趣的现象:学校在公布一本率时,通常结合学校当年的录取分数线进行宣传。这根本就是逻辑的错误嘛,创造一本率靠的是成绩靠前的学生,而录取分数线明显就是录入的最低分的学生成绩。假如真要比,不是应该比升不上一本的率才更有说服力吗?假如录的都是当年一本上线有效范围的学生,这种一本率的宣传意义有多大?

况且,不同层次的学校,都用同一标准的一本率作为评价,这本身就是不科学的。反观部分城市,在这方面做得非常不错。在评价学校的教学水平时,各层次的学生在高考时的水平比照当年录入的学生层次,这样一比,就可以看出哪些学校在教学和管理上更用心的去培养学生了。

建立健全科学的学校评价体系,才是促进学校用心做教研的重要保证。

六、广州高中的缩招合适吗?

因为出生人口数量的原因,近两年参加广州中考的人数是下降的,有些学校也抓住机会进行缩招,今年缩招一个班甚至更多的学校比比皆是,纵观这些学校学校,都有一个特点,多数是优质的高中学位!执信自16年缩招一个班,今年再缩招,从15年招832人缩至今年的728人,广雅、六中也从原来的832人缩至780人,部分优质的区属示范性高中也纷纷缩招。

不少家长在选择学校时根据两个因素选择学校:一是一本率,二是学校的录取分数线。

都不用怎样分析了,“缩招”这种措施,就是甩尾巴最有效的办法,是可以让一本率和录取分数线同时升高的简单而有效的措施,优质学位是众多家长趋之若鹜的,针对升学人口的减少,缩减部分学位确实有必要,但要缩也应该首先缩一般的学校才是啊!铁一中在没有亚运城校区时本校每年招500人,但在新开亚运城校区后,却接连缩招,今年两个校区总共才招生600人!新开一个校区,是需要政府大量投入的,却比之前只扩招100人,这样难道不是另一种的资源浪费?!

有校长谈及缩招时,佩服二中校长的淡定和教育情怀,又不得不面对学校之间竞争的现实而跟风,教育部门在这方面确实需要做更多的引导和控制了。

七、为什么不重视中职宣传?

在指导家长填报志愿时,对部分学习能力偏弱的学生,我会根据他们的具体情况建议选择中职学校,然而,对中职学校,多数人觉得不可接受。

广州高中整体的升学率,目前能上本科的大概在六成左右,也就意味着,有近四成的学生是升不上本科的!第六组学校,总体上专A线不到五成,一成多甚至连专B线也上不了,苦读三年高中后,最后还是要读大专高职,甚至连民办大专也考不上,这样的三年高中值得吗?

在研究升学的群体里,我算是比较多研究职业教育的另类了。在广州,初中通过中考能升入普通高中的大概是六成左右,这也就意味着,四成的学生将选择中职,这个群体是非常大的。在指导家长填报志愿时,也经常有家长会问起中职学校的相关情况,虽然我想帮这部分家长,然而却常常有无力感,广州对中职学校的宣传实在是太少了。政府对中职教育是重视的,广州市中等职业教育在全省乃至全国都处于领先地位,投入也是巨大的,甚至因此专门为中职学校成立教育城,但在宣传导向方面,却存在巨大的不足。

在问及部分家长为什么不愿意选择中职学校而想方设法也要读高中时,普遍的观点是觉得中职学校校风很差,没前途。其实,广州的中职教育逐渐从“有书读”向“读好书”转变,也从“终结性”向“阶段性”改变。广州家长抗拒中职教育,主要缘于对中职的偏见,偏见缘于对中职的不了解,加强宣传,相信一定可以转变家长们对中职固有的偏见和观念。

在招生批次设置上,将好的中职学校前移至普通高中的招生批次和普通高中同台竞争,对中职学校的录取分数线及时公布,加强对中职学校的宣传,这些简单的措施,慢慢就会修正家长原来对中职学校的成见,为什么就不重视一下?这可是涉及到数万孩子的升学大事啊!加强中职的宣传引导,对广州整体教育的发展也是良性的。

八、广州教育应该从何抓起?

碾压一文,主要是对比穗深两地的高考尖子生然后得出碾压的结论。在和一个家长朋友讨论这个问题时,他是这样说的——

教育政策对高考成绩有一点影响,但不是主要因素,最主要因素是生源素质和家庭的教育观念。广州是市民社会,深圳是移民社会,市民已经比较稳定,更多是求稳,进取不足;移民,特别是第一二代的移民危机感强烈,进取心很强,不努力就没有办法在深圳立足。要分析深圳为啥超过广州,最好去深圳看看,一个是看看现在深圳的人口结构,第二是看看深圳的小孩是怎么读书的。当广州的家长现在还在争论素质教育和应试教育的时候,深圳的家长在十年前就已经做出了抉择。十年前,深圳的家长已经把幼儿园的孩子送去各种数学英语等培训班,广州只是最近几年才开始普遍出现这种情况。

“教育要从娃娃抓起”,是一代伟人在1977年谈到教育问题时说过的话,时至今日,40年了,我们有认真贯彻执行吗?

家庭,是教育的第一课堂,各小学、初中学校也有设立家长学校,这些家长学校到底是沦为形式还是真正成为家长学习专业教育知识的课堂,相信大家都心里有数。在对华附朱子平校长访谈时,我印象最深刻的是他强调教育专业性的问题。确实,每个人都接受过教育,对教育也多少有所认知,对教育的专业性大家似乎在这种一知半解的理解中被忽视了。若能从孩子幼儿时,就多开家长课堂,通过对家长“洗脑”,对教育有更深刻的理解,相信整个教育环境都会得到很大的改善。从幼儿时期重视孩子的习惯和各种能力的培养,是可以让孩子受益终身的,一旦错过了这个阶段,也就很难弥补。教育是国家大事,更是家庭大事,若教育部门能真真正正的重视贯彻伟人的“教育要从娃娃抓起”精华思想,家长教育意识的提升,对教育专业性的理解,相信无论对广州教育甚至广州整体市民素质的提升都有着非凡意义的。

广州高考成绩在尖子生层次暂时被深圳追上并领先并不可怕,若能引发教育部门进行各方面的反思,这何尝不是广州之福?教育不是一朝一夕就能见效的事,广州教育需要做的事还有很多。作为一个普通市民,一个普通家长,更乐意看到的是学校和教育部门不仅仅为追求短期政绩而做一些亮丽的数据,扎扎实实做好每一环才是广大市民之福!

关于2017年广州教育的8大问题这篇资讯是学大教育网为大家带来的,希望大家能够多关注教育资讯,更多的教育资讯请登录学大教育网查阅。

网站地图 | 全国免费咨询热线: | 服务时间:8:00-23:00(节假日不休)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400-810-5688 举报邮箱:info@xueda.com 网上有害信息举报专区

京ICP备10045583号-6 学大Xueda.com 版权所有 北京学大信息技术集团有限公司 京公网安备 11010502031324号

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京B2-20100091 电信与信息服务业务经营许可证京ICP证10095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