历史学习中的思维误区
来源:学大教育 时间:2013-09-27 11:36:36
对于广大高中文科生来说,历史是一门相当重要的课程。很多人觉得历史只要背背就可以取得一个不错的成绩。其实不然,历史,其实也是一门思维课程,下面,我就给大家介绍一下历史学习中的思维误区。希望大家能够从中找到自己的不足!
1.思维僵化 难以延伸
高中学生在学习中往往思维僵化,依赖性强,表现在对已有知识的感知、理解和巩固时难以形成思维延伸的结果。
2.思维不周 挂一漏万
学生在知识的巩固、理解与再认再现时,知识重组不到位,组织答案时丢三落四,挂一漏万。所以学生在有意识地培养思维能力时更应注重思维的精密性,力求思维活动的结果臻于完美。
3.思维狭隘 片面孤立
学生在对知识理解与运用时,常常看到问题的一个方面,或者思考问题时只朝一个思路发展,而没有宏观把握整体与局部的关系,这就要求学生注意多角度、多层次地分析问题,力争做到思维活动的开阔性、广泛性和完整性。
4.主观臆断 假设不当
学生在学习的思维活动过程中,往往容易按照自己主观设想的情况展开,结果造成失误。我们提倡积极思维,批判性的思维,但它必须是建立在正确而合理的知识分析的基础上,即平常所说的大胆假设,小心求证。用科学严谨的分析结合正确的史实来论证假设的可行性,才能尽量避免主观臆断。
5.思维内敛 发散不开
学生在寻求问题的解决方案时,既要注意思维的规范性,又要保证答案组织准确到位,通常表现出思维内敛。对此,学生应有意识地培养自己不依常规、寻求变异、多方面寻找答案的思维能力。
6.脱离情景 联系不当
历史命题越来越注重创设新的试题情景考查学生知识运用与思维应变能力。但学生在处理类似问题时总是觉得该问题似曾相识却又说不清道不明,最后导致思维游离于新情景与历史感性印象之间,从而联系不上好的答题方案。
7.思维紊乱 逻辑不严
学生在问题的解答中,其常规思维是以问题中的“疑”为线索,以方法为中介,通过质疑—存疑—释疑三大步使思维深化,而常见失误是逻辑思维不严密,答题条理混乱。克服这类失误关键在于培养思维的系统性、定量性,要求学生借助概念、判断、推理等手段进行严密的思考从而产生高度概括性、论证性的思维活动结果。
8.思维定势 无法变通
思维定势对学生的思维活动起着规范性的凝聚与约束作用,使其难以摆脱原有思维意识和观念的影响,从而在答题解疑的过程中无法变通。
9.逆向思维 其意不明
在历史考试答题过程中,学生通常喜欢按照试题所展示的历史事物的发展进程顺向思考问题,而常见试题类型中有题干注明否定选项符合题意的,学生却不明其意或由于肯定性思维惯性的作用而造成失误,所以学生应突破惯常思维方式,努力按照试题考查的意图去精心组织答案。
10.思维单一 综合力差
在分析问题时学生应当运用多种思维方法,如相似思维法、溯源思维法、组合思维法、变换形式与角度思维法、设想思维法等不同方法。
以上是10条历史学习中的思维误区,不知道大家是不是有其中的几条。如果有,请大家尽快改正,拥有一个正确的思维判断。那样,对历史的学习将会事半功倍!
热门资讯

-
★初三复读一年值得吗_初三复读一年期间应该注意什么
2018-11-13 -
中考家长如何正确的看待孩子的考试分数
2018-11-09 -
中考生在体育锻炼中如何避免受伤
2018-11-09 -
★2019年广州中考招生录取政策调整抢先看
2018-11-08 -
★2019年广州中小学生寒假放假时间
2018-11-08 -
★2019年广州中考招生考试报名准备工作公布
2018-11-08 -
薅学大羊毛,双11放肆购!11元任性抢!抢!抢!
2018-11-08 -
初二英语学习时,对语法死记硬背好不好
2018-11-07 -
★2018年中山大学自主选拔面试答卷参考
2018-11-06
热门问题
-
青岛高二学生去学大教育补习怎么样?
2021-09-03 -
秦皇岛高二学生英语差如何能进步?
2021-09-03 -
乌海初三化学成绩差有必要补习吗?
2021-08-13 -
兰州初中生报假期班有什么效果?
2021-06-25 -
深圳学大教育辅导班的费用贵吗?
2021-06-25 -
太原高中生从几个方面选择托管班?
2021-06-18 -
中小学辅导机构哪家比较好?
2021-06-18 -
小升初数学学习技巧有哪些?
2021-06-0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