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榜之路
学大陪你
个性化辅导
关于我们  |  联系我们

议论文作文素材怎么收集_适合做议论文作文素材精选

来源:学大教育     时间:2018-11-01 15:09:39


小学就开始练习写作文,但是很多学生的作文还是不知道从什么地方下手,下面就是关于议论文作文素材怎么收集_适合做议论文作文素材精选的详细解答,相信大家在阅读之后会对大家在写议论文的时候有很大的帮助。

一、广阔的视野、坚实的素养与时代的眼光

每一年的高考题其实既是本年度高考的考题,更是下一年高三复习的指挥棒。其意义影响深远而广泛。仅浙江近几年的高考题,就在不断调整、演进中。(浙江作为“新高考”前沿阵地,值得特别关注)

浙江卷高考作文从2015年的“文品与人品”,2016年的“虚拟与现实”,直到2017年的“三书”,每一年都有新突破。即使从元素角度讲,也从二元变成三元了。对2018年高考备考来说,是紧追上一年的高考作文试题,从命题意图到答题要求,甚至命题语言都亦步亦趋地模仿,还是从根本出发,培养学生的作文(语文)核心素养?这值得高中的、特别是新高三语文教师深思。

就今年浙江高考题目而言,它应是引导、要求学生关注人类生存和生活本身,特别是在个人成长发展方面有自己独立的、深刻的并且是考试当场原生态的体悟和思考。理论上,“对此你有怎样的思考”是导语,“请对作家的观点加以评说”是要求。

从题目的指向来看,要求学生备考不能死读书——准备很多素材,看很多往年高考满分作文等。这样做用处几何,有待评估。近几年来,浙江高考都给当年的考生以“措手不及”之感,准备的素材好像都用不上了。其命题的意图之一是考查学生语文核心素养。素质是底色,是剥去临时性、浅表性的东西之后的实力,是对生活、社会、生命的真认知和真思考。

二、重新审视、突破定式与寻找出路

(一)关注典型人物,增加人文内涵,体现人本主义思想

人物的素材可以以当年年度时政人物为主,选取有影响力或纪念意义的人物。比如:

1.新近去世的名人,如周有光(中国著名语言学家、“汉语拼音之父”)、杨洁(电视剧《西游记》导演)、唐杰忠(著名相声演员)等;

2.有纪念意味的名人,如马尔克斯(2017年为《百年孤独》发表50周年)、吴仪(政界女能人退休10周年)等;

3.历史文化名人,如顾太清(清代第一女词人)、朱家溍(故宫博物院研究员)、杨绛(作家、翻译家)等。

以上只是选取几个方面,这些文化名人都具有厚重的文化底蕴和持久的积极影响力,经得起时间的考验。最重要的是,他们的人格魅力在“立德树人”“积极进取”方面给我们深刻启示。我们在积累素材时也会学习这些人物的优秀品质和成功做法。

(二)关注时政事件,增加时代气息,体现生活,关注意识

作为素材的新闻“事件”近年被持续关注,就社会热点进行评析时见于试题中。对“事件”的关注体现一个人的视野、胸襟、见识和思想。能否准确概括事件、分析事件、解决问题并深入反思既是思维素质的体现,也是语言能力的体现。

如2017年5月“一带一路”国际合作高峰论坛在北京举行,习近平主席发表的主旨演讲,总结了“开放包容、互学互鉴、互利共赢”等历史经验。从现实维度看,这是政策沟通、设施联通、贸易畅通、资金融通、民心相通的4年。未来要将“一带一路”建成和平之路、繁荣之路、开放之路、创新之路、文明之路。这些都是中国智慧,可以举一反三。

另外,如特朗普和马克龙上台、萨德入韩、英国脱欧等时政要闻;2016年诺贝尔奖获得者速览、天舟一号发射、AlphaGo人机对弈等科技事件;山东问题疫苗、老虎伤人事件、电信诈骗、共享单车等社会时事;24节气被列入世界非物质文化遗产、海昏侯墓发掘考察、地铁“丢书大作战”等文化事件都值得实时关注。

对于时事素材,备考时一要分工收集,二要分门别类,三要及时发布,四要评点消化。

(三)关注精华言论,增加生活智慧,体现文化传承精神

千百年来,一些人类的文化与才智以名言警句、熟语俚语等言论方式代代传承。浓缩与精辟是它的主要特点。如“业精于勤荒于嬉,行成于思毁于随”讲进学,“横渠四句”讲立志。为高效备考起见,我们可以组织学生分类承包,以每人每天若干句的方式在班级发布。内容上可以笼统地分为“为人处世、社会实践、思想情操、文化熏陶”四类,也可根据具体情况和目的加以分类。内容宜与课本专题内容结合,平时做好收集整理工作;也可以结合高三作文序列重新积累分类。

值得注意的是,言论不只是名人名言,一些著述典籍中的精华也要吸收,如“文不灭质,博不溺心。”(刘勰《文心雕龙·情采》)“君子宜净拭冷眼,慎勿轻动刚肠”(明洪应明《菜根谭》);山川风物也有佳句,如“识得此中滋味,觅来无上清凉”(茶亭联语),“天一遗形源长垂远;南雷深意藏久尤难。”(宁波天一阁门联);俗话俚语趣味横生,民间智慧不容小觑,如“打铁还需自身硬”“狭路相逢勇者胜”“洗脸盆里扎猛子——不知深浅”。特别是应对论述类,不要忽略民间传统智慧。

(四)关注经典论著,拓展阅读视野,体现学思并重思想

学生平时很少接触论著(经典理论或著述),需要教师有意识地引导、介绍。文学类注意深刻性和影响力,如托尔斯泰的《复活》、加缪的《鼠疫》等既有人性的光辉,更具哲学内涵;史学类注意历史事实和史识,如黄仁宇的《万历十五年》、托克维尔的《论美国的民主》、布罗代尔的《地中海与腓力浦二世时期(1551—1598)的地中海世界》;人类学注意普适性,如费孝通的《乡土中国》、J.G.弗雷泽的《金枝》;文化学注意对文明、生命的见解,如塞缪尔·亨廷顿的《文明的冲突与世界秩序的重建》、郑也夫的《后物欲时代的来临》等。

教师、学生以读书会的形式做口头或书面介绍,可以按月或学期集结成册。即使不能通读全书,其中的作者特点、书籍梗概、精彩论述、辐射影响等可以略知一二,扩大看问题的视野。

此外,学生素材积累还需要紧贴生活和时代。如有品位的影视作品、音乐美术等时鲜文化素材也应考虑。日本电影《步履不停》、印度电影《摔跤吧,爸爸》、电视剧《人民的名义》等都对人生进行了深入探讨;台湾民谣之父胡德夫在《春天读诗》中读鲍勃·迪伦,电视节目《朗读者》、2016年度“中国好书”颁奖礼,以及在网络微信中流行的老树画画,现场与网络并行的“一席”节目等,这些发生在身边的文化事件,值得我们关注。

相关推荐

网站地图 | 全国免费咨询热线: | 服务时间:8:00-23:00(节假日不休)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400-810-5688 举报邮箱:info@xueda.com 网上有害信息举报专区

京ICP备10045583号-6 学大Xueda.com 版权所有 北京学大信息技术集团有限公司 京公网安备 11010502031324号

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京B2-20100091 电信与信息服务业务经营许可证京ICP证10095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