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榜之路
学大陪你
个性化辅导
关于我们  |  联系我们

泊秦淮中心

来源:学大教育     时间:2014-06-04 15:21:47


在我们大家的古诗的学习中,要明白古诗学习的要点在哪里。只有在古诗的学习中,抓住学习要点,才能够更高效的做好一首古诗的掌握。在我们泊秦淮的学习中,泊秦淮中心的学习,是我们学习的一大重点。下面就为大家分析一下泊秦淮的中心,希望大家能够掌握。

泊秦淮

杜牧

烟笼寒水月笼沙,夜泊秦淮近酒家。

商女不知亡国恨, 隔江犹唱《后庭花》。

建康是六朝都城,秦淮河穿过城中流入长江,两岸酒家林立,是当时豪门贵族、官僚士大夫享乐游宴的场所。唐王朝的都城虽不在建康,然而秦淮河两岸的景象却一如既往。

秦淮河流经金陵一段,自六朝以来,一直是商旅集散之地,河两岸秦楼楚馆林立,至唐末杜牧的时代繁华不减当年。如果说金陵在六朝时期的兴衰史足以证明世事的反复无常,那么秦淮河的繁华不减,似乎又给人某种启示。《泊秦淮》要表达的便是作者途经此地所触发的意绪。

诗的首句描绘了秦淮河的夜景:月光淡淡,烟水迷濛,风景如画。第二句叙事,补足前句,说明景色为夜泊所见。又引起下文,说明商女所唱,是因为“近酒家”才得以听到的。从时间和逻辑顺序看,应该是先泊于秦淮,然后才看到此处风景如画。作者在结构上来了个先写景,后叙事,这就收到了突出秦淮美景的效果。为什么要把一个歌舞烟花之地描绘成和平宁静的港湾呢?因为杜牧本是经邦济世之才,他承袭了祖父宰相杜佑的遗风,“平生五色线,愿补舜衣裳”,希冀在晚唐多事之秋作出自己的贡献。但他对政治、军事、财赋等方面的建议,未能引起统治者的重视,他的大半生仕途生涯是在幕府和州刺史任上度过,政治上的失意促成了他用欣赏的眼光看待寄情声色、颓废放浪的生活。于是秦淮河这一风流薮泽,在杜牧笔下就成了风高浪险的仕途中的一个避风港,一个可以暂时忘怀世情的逍遥乡。这从一个侧面反映出作者对政治斗争的厌倦之情。

诗的后半是听商女唱后庭遗曲所引发的感慨。乐妓在酒店替客人唱歌侑觞,所唱之歌恰是产生于金陵的《玉树后庭花》。这是耐人寻味的。陈后主苟且偷安,荒淫误国,《玉树后庭花》成了可耻结局的见证。诗人慨叹唐末的统治者对前朝荒政取亡的教训“哀之而不鉴之”,《玉树后庭花》传唱不衰就是明证。诗人的心也为“商女不知亡国恨”而震动:不知亡国恨反倒少一层痛苦,自己与商女相比,谁幸谁不幸真难定论。作者终于若有所悟:世事沧桑自有其规律,不以人的意志为转移,个人能做的事实在太有限,大半生热衷政治的结果是“可怜无补费精神”。

抓住泊秦淮中心,我们这首诗的学习就完成的差不多了。所以说,在古诗的学习中,技巧地确实存在的。只要我们大家能够分清楚古诗学习中哪些是重要的,哪些是次要的,合理分配自己的学习时间,这样我们大家的古诗学习就能够更加的高效。

网站地图 | 全国免费咨询热线: | 服务时间:8:00-23:00(节假日不休)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400-102-8926 举报邮箱:info@xueda.com 网上有害信息举报专区

京ICP备10045583号-6 学大Xueda.com 版权所有 北京学大信息技术集团有限公司 京公网安备 11010502031324号

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京B2-20100091 电信与信息服务业务经营许可证京ICP证10095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