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榜之路
学大陪你
个性化辅导
关于我们  |  联系我们

高二语文课文满江红教案

来源:学大教育     时间:2015-03-20 18:53:06


满江红是岳飞最著名的一首诗词,在高中语文学习中我们会重点学习这首诗词。在这里呢,我们学大教育专家针对难点知识的学习,为同学们带来了高二语文课文满江红教案。希望你好好记忆教案整理的知识点。

教学过程:

课前准备:布置学生查找关于岳飞的故事,并查找有关本词的相关背景。

一、导入

1、介绍作者以及相关背景

(1)请学生讲述岳飞的故事,并对岳飞做概括性的描述。(展示图片)

(2)教师总结

岳飞(1103-1141),南宋军事家,民族英雄。1103年,岳飞生于相州汤阴(今河南汤阴)一个农家,出生之时有大鸟飞鸣掠过屋顶,故取名飞、字鹏举。少时家贫,日间耕田割草,晚上以柴照明念书习字,尤喜读兵书。岳飞体魄强健、寡言淳厚、刚直义气且勇力过人,十几岁已能拉300斤硬弓、960斤腰弩,能左右开弓射箭,枪法“一县无敌”。1135年夏,岳飞率军镇压洞庭湖地区起义,被朝廷封为开国公。岳家军由于收编起义军人数猛增。次年,岳家军第二次北上出击,收复洛阳西南险要之地,夺取烧毁伪齐粮秣,逼近黄河。因朝廷不供军粮,功败垂成。虽升职太尉,壮志难酬,填《满江红》抒怀。1142年1月,岳飞被以“莫须有”(即或许有)罪赐死,岳飞手书:“天日昭昭,天日昭昭?”后,将毒酒一饮而尽,时年39岁。 岳飞死后,全家被抄,五子中除岳霖被人收养,余皆或充军岭南,或逃往湖广。甚至下属也被株连罢免或处死。直至高宗退位,孝宗为鼓士气,平民愤。才追复岳飞官职,将其遗骸依礼迁葬于西湖栖霞岭下。宁宗时,追封岳飞为“鄂王”;立岳庙。岳飞一生俭朴,不置田产,不积私财,不为后代钻营利禄。岳飞治军严谨,纪律严明。人称:“冻死不拆屋,饿死不掳掠”。“撼山易,撼岳家军难”。打仗时他身先士卒,与土兵共甘苦,从不居功自傲,赢得了历代人民崇敬和同情。人们在杭州岳飞墓前铸造了秦桧夫妇等四个铁人,造象为双手反剪面,向岳坟跪着,墓阙上悬联:“青山有幸埋忠骨;白铁无辜铸佞臣。”今天我们读岳飞,就是读人的傲然脊梁,读民族的浩然正气,读历史的巍然丰碑。

岳飞没有专门的军事著作遗留,但其军事思想、治军方略,散见于奏章、诗词等。后人将岳飞的文章、诗词编成《岳武穆遗文》,又名《岳忠武王文集》。(摘要向学生介绍,以上学生介绍过了,就不重复了)

(岳飞事迹具见附后)

由此可见,岳飞不仅是武将,文采也非常好,那么,接下来,就让我们品读欣赏一下他的《满江红》。

2、整体感知课文

学生读后的感悟描述:你的第一感觉怎样?

(上阕稍慢,下阕稍快。或上阕的悲痛,下阕的激昂。)

初步归纳:《满江红》为词牌名,风格古朴、激昂、大气,全词分上阕和下阕,上阕速度稍慢,抒发悲愤之情;下阕速度稍快,情绪高亢激昂,

齐声吟诵

思考:岳飞一生的追求可以用哪四个字来概括?

明确:“还我河山”可概括岳飞一生的追求。(板书)

3、学习上阙

(1)请学生根据注释,翻译(可让学生课前完成此预习,课上就不用花时间讲了)

译文:愤怒得头发直竖冲开高冠,倚着高楼上的栏杆,潇潇的雨声刚好停歇。抬头朝着远方放眼,仰起首来对着天空大声呼啸,奋发图强的志气激动剧烈。年已三十,虽建立了一些功业却象尘土,八千里路的行军战斗有如披云戴月。一定不要轻意地让少年的头发花白,换来白白的悲伤凄切。

(2)朗读赏析

A、请学生齐读

B、指名学生朗读,说说每句应该重读的地方,为什么?

“怒发冲冠,凭阑处、潇潇雨歇。” (此句学生齐读,个别读后由师再范读)

分析:重读“怒”,“潇潇雨歇”舒缓一点,因为是景色描写。“怒发冲冠”是艺术夸张,是说由于异常愤怒,以致头发竖起,把帽子也顶起来了。

提问1:为什么愤怒?(用原文回答)

明确:“靖康耻,犹未雪;臣子恨,何时灭?”

提问2:这是一个特写镜头,描绘了一个怎么样的抒情主人公的形象?

明确:忧愤国事,痛恨敌人的民族英雄的光辉形象。

引:“对潇潇暮雨洒江天,一番洗清秋。” ——柳永《八声甘州》

风景自是宜人,在这种情况下登楼远眺,自有一番郁结在心头。

B、“抬望眼,仰天长啸,壮怀激烈。”

分析:重读“抬”,因为是动词以及“长啸”“激烈”,一般武侠小说中,才有长啸,英雄感叹,表壮怀之激烈。“啸”是感情激动大时发出的声音,要读得相对来说缓一点。“壮怀”,奋发图强的志向。

C、“三十功名尘与土,八千里路云和月。”

分析:重读:“尘与土”“云和月”“三十”“八千”。请学生看一下注释,理解什么意思。

上句表现了他蔑视功名,唯以报国为念的高风亮节,下句则展现了披星戴月、转战南北的漫长征程,又体现了任重道远、不可懈怠的自励之意。两句话把作者的爱与恨,追求与厌恶,说得清清楚楚。岳飞在这里非常巧妙地运用了“尘与土”;“云和月”。表白了自己的观点,既形象又很有诗意。

引:虚怀若谷,严以律己,身先士卒。补充小故事二、九。

D、“莫等闲、白了少年头,空悲切。”(此句学生齐读,个别读后由师再范读)

分析:重读:“白”“莫”“空”,劝诫人要惜时。

反映了作者积极进取的精神。这两句话很好理解,可作用很大,接着上面表达出的壮烈胸怀,急切期望早日为国家收复山河,不能等待了!到了白了少年头,那悲伤都来不及了。它有力地结束词的上片所表达的作者心情。既是激励自己,也是鞭策部下:珍惜时光,借加奋勉,以早日实现匡复大业。

提问:这句和我们学过的哪首古诗的意思相同呢?

明确:少壮不努力 老大徒伤悲。

引:花儿还有重开日,人生没有再少年。

人生天地之间,若白驹过隙,忽然而已。(庄子)

盛年不重来,一日难再晨。及时当勉励,岁月不待人。(陶渊明)

光阴似箭催人老,日月如梭趱少年。(元·高明)

(以上每句分析完,都指导学生再齐声朗读,再个别读,或者师范读,以达到更好的朗读

训练的效果。下阙同。)

(3)小结

上阕写作者要为国家建功立业的急切心情。

(4)配乐齐读,让学生尝试背诵

在上面文章中,我已经为同学们带来了,高二语文课文满江红教案赏析。只要你好好利用我们的总结,就可以轻松学习语文古诗词。

网站地图 | 全国免费咨询热线: | 服务时间:8:00-23:00(节假日不休)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400-102-8926 举报邮箱:info@xueda.com 网上有害信息举报专区

京ICP备10045583号-6 学大Xueda.com 版权所有 北京学大信息技术集团有限公司 京公网安备 11010502031324号

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京B2-20100091 电信与信息服务业务经营许可证京ICP证10095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