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榜之路
学大陪你
个性化辅导
关于我们  |  联系我们

家长考生注意择校就业背后的陷阱

来源:学大教育     时间:2015-08-26 20:30:02


每年到了要找工作、学生上学的时候就会出现很多的中介,也会有很多的骗子,骗的大家团团转。在这忙碌的时候,学大要提醒家长、考生注意择校就业背后的陷阱。大家应该多一点的防范意识。

案例一

轻信非法中介 8万学费打水漂

“无需申请,可直接进入世界名校热点专业。”如此有诱惑力的承诺,让平日成绩不佳的小金看到了希望,但最后,8万学费全部打了水漂。目前在沈阳某大学读大一的学生小金,想起当初留学名校梦碎的经历,觉得不堪回首。

2006年5月,小金正被高考复习折磨的焦头烂额,觉得上好大学没什么希望,就想到要出国留学。这时,她正好看见这则广告,就跟刊登广告的王某联系上了,想通过他办理前往澳大利亚留学事宜。可是直到2007年2月,小金才登上前往澳大利亚的飞机,到了那里发现学校根本不是中介承诺的名校。再一联系,发现中介公司倒闭了,王某也跑了,无奈之下只好回国,8万元中介费也打了水漂。

检察官提醒

近年来,有关高中毕业生出国留学被骗取中介费的案件时有发生,有些中介机构并无办理出国留学的资格,更有甚者为了得到外国非正规院校的分红,大批量输出学生。使这些学生毕业后得到的学位无法得到社会的认可。

特别提醒那些想出国留学的学生,一定不要盲目,要通过合法的正规中介达到出国求学的目的。

案例二

花钱“免试入学” 赔了夫人又折兵

高中毕业生程某、姜某、谢某本想在高考之后为自己“疏通”个最好的去处,谁想却被刘某以免试入学为名骗了钱财,也错过了被其它高校正常录取的机会,真是赔了夫人又折兵。

2007年6月,他们三人通过朋友认识了自称某大学商学院的干事刘老师。刘老师很爽快的表示三人可以免试到他所在学院下设的分院去念大学,毕业文凭跟所有该校学生一样,不过得拿点钱“活动”一下。因为学校名字响亮,程某等人都很兴奋,第二天就赶紧按着刘老师的要求将每人3500元“活动经费”划到了他的卡里。

但直到别的同学都报到了,他们却没有收到入学通知书。这时再找刘老师,他一开始说联系不上分校,可以适当退点钱,之后就再也没有了音讯。自知被骗的三人只好报了警。

检察官提醒

近年来,不少犯罪分子看准了考生家长为将孩子送入好学校不惜任何代价的心理,以各种口头承诺博取考生及考生家长的信任,骗取钱财。沈阳市和平区人民检察院检察官告诉记者,每年的六、七月份既是考生为自己理想做最后拼搏的关键时期,也是此类案件发案的高峰期,希望广大考生能够从对自己负责的角度正视高考成绩,不要有任何侥幸心理,给不法分子可乘之机。

案例三

骗子自称大局长 专门帮人“找工作”

“我在司法局工作,跟高教局局长那是多年的同窗,只要肯花钱啥地方我都能给你孩子安排。”王某简短的一席话,让两位急于为孩子安排稳定工作的母亲看到了希望,结果却是千金散尽一场空。近日,假局长王某因诈骗罪被判处有期徒刑三年零六个月。

2005年5月,在一次聚会上,正在为女儿的工作四处求人找关系的李女士认识了自称是司法局局长的王某,王某自称与高教局某局长是多年同窗,只要李女士愿意花点钱,把她女儿办到小学当老师还是没问题的。随后的三个月内,王某先后五次以打点关系为名从李女士手里骗取人民币1.6万余元,但工作的事却始终没有消息。无独有偶,想把儿子安排进法院工作的金女士也上了王某的当。

在检察机关,王某如实交待了自己的真实情况,原来他根本不认识什么高教局局长,局长的名字是从报纸上看来的,自己更不是什么局长,工作证也是伪造的。

检察官提醒

这起以安排工作为名进行诈骗的案件,映射出部分人希望投机取巧实现就业的现象。

家长、考生注意择校就业背后的陷阱,一到面对择校择业的时候,家长和同学们都会面对各种各样的诱惑,而失去了辨别真假的能力,这是不对的。

网站地图 | 全国免费咨询热线: | 服务时间:8:00-23:00(节假日不休)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400-102-8926 举报邮箱:info@xueda.com 网上有害信息举报专区

京ICP备10045583号-6 学大Xueda.com 版权所有 北京学大信息技术集团有限公司 京公网安备 11010502031324号

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京B2-20100091 电信与信息服务业务经营许可证京ICP证10095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