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榜之路
学大陪你
个性化辅导
关于我们  |  联系我们

孩子的心理健康更需要家庭教育的重视

来源:搜弧教育     时间:2016-02-02 12:11:40


2015年8月11日,教育部网站公布了《中小学心理辅导室建设指南》,进一步明确了中小学心理辅导室的管理规定。

该《指南》不仅再次细化了学校心理辅导室的管理规则,比如开放时间、人员配备、经费投入、成长记录、辅导伦理、危机干预等多个方面内容,还规定了老师的“辅导伦理”:在辅导过程中要严格遵循保密原则,保护学生隐私,禁止强迫学生接受心理测试,禁止给学生贴上“心理疾病”标签,禁止使用任何可能损害学生身心健康的仪器设备等。

教育部为什么这么重视中小学生的心理辅导室建设?或许是因为中国中小学生面临着越来越多的心理问题,引起了各方的注意。在2010年,中国儿童中心发布一份题为《中国儿童的生存与发展:数据与分析》的报告显示:我国17岁以下的少年儿童中,至少有3000万人受到各种情绪障碍和行为问题的困扰。5.2%的儿童存在明显的人际关系敏感、抑郁等心理健康问题。学校心理辅导室的建立,配置相关的专业老师,的确为那些有心理问题的孩子提供了一个可以答疑解惑的空间,为学生提供了心理危机干预的安全防线,这是非常有必要的。

在避免和预防孩子心理问题方面,非常需要家校合作,甚至家庭教育要走在学校的前面。孩子从出生到上小学这段时间更多是与家人在一起,父母能否给孩子一个幸福快乐的童年,很大程度上决定了孩子以后是否具有安全感,能否积极乐观面对学习和生活。所以,父母要了解每个阶段的孩子的心理特点及心理需要。

对于0岁至2岁的孩子而言,重要的是和父母建立安全的依恋关系,对父母产生信任感,对自己拥有自主性。这个时期的孩子需要更多的父母的抚慰和接触和及时的回应。有些经济条件好的父母聘请保姆来照看孩子,自己撒手不管,就容易对孩子造成心理上的伤害:孩子是把熟悉的养育者作为“安全基地”来探索周围环境的,当父母疏离时,孩子就会与保姆建立良好的信任关系,当有一天保姆离开时,就意味着亲子交流的中断,孩子就会出现悲伤和愤怒的负面情绪。有些家庭甚至三天两头换保姆,这对孩子的伤害更大,孩子每天都处于面对陌生人的焦虑,很难形成安全依恋,从而缺乏安全感。所以,父母要尽量多给孩子陪伴和互动,形成良好的亲子依恋。

从孩子蹒跚学步起,他就开始形成自我意识的情感,如内疚、羞愧、尴尬、嫉妒和自豪等等。此时父母就需要引导孩子进行情绪的自我调节,比如当孩子哭泣时,父母可以通过做鬼脸或给孩子展示有趣的事,这种转移注意力的方式,让孩子变得开心;当孩子情绪低落时,父母也可以通过举高或抱在怀里晃动等,让孩子觉得刺激和兴奋从而情绪高涨起来。通过父母的积极培养,到了两岁左右孩子就会具有一定的情绪自我调节能力了。

从2岁到6岁,幼儿开始着重发展自我概念和自尊,父母与孩子能够很好地共情,保护孩子的主动性和自尊很重要。随着理解能力和主动性增强,孩子开始掌握更多情绪自我调节的方法,同时他的行为也开始变得更为复杂。比如两岁的孩子自我意识很强,但同理心不足,还不知道替别人思考,就会出现不肯分享,喜欢争夺等行为,这其实是孩子的特点,父母不要过多的斥责,否则很容易伤害孩子的自尊。

在孩子的情绪处理能力方面,父母的榜样作用对孩子影响很大,也就是说父母是在孩子面前展示温和冷静的一面,还是脾气暴躁,情绪不安,都会影响孩子对消极情绪的处理能力,因为孩子无时无刻都在对父母感受和观察,并且做出分析判断和模仿。

给孩子一个温暖安静的成长环境,做一个理智慈爱的父母,这对孩子的心理健康非常重要。

网站地图 | 全国免费咨询热线: | 服务时间:8:00-23:00(节假日不休)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400-810-5688 举报邮箱:info@xueda.com 网上有害信息举报专区

京ICP备10045583号-6 学大Xueda.com 版权所有 北京学大信息技术集团有限公司 京公网安备 11010502031324号

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京B2-20100091 电信与信息服务业务经营许可证京ICP证100956